狗语翻译机

今年,该公司推出了此款设备的升级版。虽然说新版的升级功能乍看之下好像很厉害,不过却还是没办法解决人们心中的疑问:既然没人听得懂狗语,咱们又怎么知道它翻得对不对?而且,它只会说日文,所以,人们只能将其当做生活中的一个乐趣了!
食物胶囊
吃东西多么浪费时间啊。对很多人来说,咀嚼食物是一件非常单调乏味的事,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将维持生命所需的食物浓缩成一粒粒泰诺胶囊大小的药片呢?
这个想法或许有创意,但是,却行不通,科学家已经证明,“ 食物胶囊”的确非常方便,但是,却违反了自然法则。
事实证明,普通人平均每天需要消耗2000卡左右的热量。每克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提供的热量约为4卡;每克脂肪提供的热量约为9卡。如果将产生 2000卡热量的脂肪浓缩在胶囊上——这是最有效地将食物变成胶囊的方式,那么,人们每天需要吞食半磅左右重的胶囊,共约450粒。而且,人还无法得到其 他必要的营养。另外,进食食物胶囊也是一件无聊至极的事情,对于很多人来说,吃多了食物胶囊后,一块牛肉汉堡就是人间美味。
无人驾驶的汽车

制造出一辆部分自动的汽车并非难事,豪华轿车的制造商们最近引入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它是车速和车距控制装置的组合。比如沃尔沃和雷克萨斯汽车的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就可以根据路况选择定速巡航模式或车距控制模式。在车距控制模式下,系统能够通过车载微波雷达,智能调节车速,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
但是,真正制造出完全 无人驾驶的汽车并且组装出控制汽车的网络,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首先,道路传感器非常昂贵。另外,诉讼风险也不得不考虑在内:一旦事故源于启动驾驶系统发生了故障,让谁来承担责任呢?司机?网络管理员还是其他人?这是个问题。
尽管存在上述种种缺陷,美国联邦研究员理查德·毕晓普表示:能够在交通极度拥堵时“挺身而出”控制汽车的“低速自动系统”可能于2015年出现在高级汽车上。
核动力太空飞船

核动力太空飞船以核能为动力。目前,化学燃料产生的火箭推力太小并且持续力太低,所以,每次发射时都必须寻找合适的发射窗口,以便利用行星的引力来 加速,使它们能真正飞往宇宙深处。核动力太空飞船和探测器由于推力强大,不必利用行星的引力,更不必担心航线限制,因此,很多人认为,核动力太空飞船是未 来航天业的必然趋势。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始进行核动力火箭的研究,但它面临很多问题,直到现在也没能研究出实用的核动力发动机,唯一的成果是推力很小的核能离子火箭,它可以在行星探测器上使用,但要用到载人航天上还是小儿科了点。
1958年美国提出的猎户座计划(Project Orion)首开研发 核动力太空飞船的先河:猎户座计划的目的就是利用一系列小的核爆炸,使大型航天器飞离地球。该项目最初计划携带2000颗“原子弹”,利用它把宇航员于 1965年送往火星,1970年送到土星。然而,1963年美苏签订禁止大气层核试验条约之后,猎户座计划“胎死腹中”,该研究于1965年“夭折”。
相比利用核爆炸来推动太空飞船,在政治上更为可行的方法是核热能推力技术。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在飞船上安装核反应堆,这种核反应堆由储量丰富的铀 235提供动力。从理论上来说,一旦点火成功,这种核反应堆会将氢气加热到3100开氏温度的高温,接着向尾部喷射超热的氢气以产生推力。
这种核热能推力技术的可行性于上世纪60年代获得了证实,那时,美国在内华达沙漠成功测试了一台核发动机 Nerva,该研究项目同样曾经到了试验阶段。然而,某种型号的发动机在试验台上发生了爆炸。后来,因为资金紧缺,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放弃了昂贵 的火星探测梦想,转而支持性价比更高的太空探测计划。Nerva项目于1973年终止,因此,NASA一直没有机会解决核动力技术上的障碍,比如怎样一遍 又一遍地给反应堆点火,而不会造成灾难等。
许多人可能拒绝让核燃料反应堆在头顶上空呼啸而过的想法,但是,核热能推力的支持者坚持认为,它是安全的,因为飞船远离地球后核反应装置才会点火。
美国航天局专门从事核动力引擎研究的高级工程师斯坦利博罗夫斯基表示,在外层空间里,核燃料的能效是常规火箭燃料的两倍,在执行运载宇航员和设备前往火星这样的任务中,核动力飞船具备很多优势。
但他同时也指出,在从地球上发射时,核动力飞船可能使发射场附近的工作人员和居民面临辐射危险。1978年,报废的苏联“宇宙-954”核动力卫星在返航过程中将放射性碎片散落在加拿大北部地区,所幸当地人烟稀少,没有造成人员伤害。
另外,人们还担心一旦出现了事故,很多铀将落到地球上,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U-235还可能被心怀不轨的人收集起来制造核弹。
激光枪

陆军的快速发射高炮的炮管寿命短,连续发射几分钟后就要更换,而激光枪不存在多次发射的寿命问题。用激光拦击多目标时,能迅速变换射击对象,灵活地 对付多个目标。 激光枪的缺点是不能全天候作战,受限于大雾、大雪、大雨,且激光发射系统属精密光学系统,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有待考验。
尽管美国军方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来研发定向能武器,但是,其收效却微乎其微,在枪套中装上一支激光枪一直只是士兵们的“梦想”,但始终没有照进现实。
激光枪主要由激光器和跟踪、瞄准、发射装置等部分组成,目前通常采用的激光器有化学激光器、固体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等。
化学激光器一直是美国国防部的“最爱”,它能够产生功能强大的激光束,但是,必须将很多危险的物质混合以得到巨大的能量,并且,它们对士兵造成的威胁比对敌人造成的威胁还大。
固体电子激光器更小、更容易操作,并且射击的次数也更多,然而,其威力却不如人意。在过去几年里,研究人员做出了几款可以被当做武器的 激光枪的模型,其提供的能量为100千瓦。但是,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一架波音747飞机才能装得下。
也有一些公司研发出了各式激光枪,比如美国加州的汤普森·拉莫·伍尔德里奇公司研发出了一种超远距离的 激光枪。它通过内置的化学物质产生反应并生成激光束,来达到攻击敌人的目的。这种激光枪可以像普通步枪一样使用,而且其有效射程达到5英里(约合8046 米)。由于其使用激光作为杀伤介质,因此非常精确。
另外,美国国防部在佐治亚州穆迪空军基地展示了一款名为“无声卫士”的激光枪,它由一个高压电源、一套电磁波激发设备和一个类似卫星电视天线的长方形锅状装置组成。这个锅状装置可以架设在悍马军车上,用来引导这种非致命武器发射的高能毫米波,在几百米外就能打向可疑目标。
尽管如此,囿于技术的发展和伦理方面的问题,当我们说到杀人武器时,我们还是直接使用子弹好了。
纳米技术

我们能够抓起单个的分子将其组建成细小的设备、电线甚至计算机;用简单的、坚硬的、经过加工的钻石组装小型机器人;使用纳米制造出沙发、汽车等吗?
所有这些想法被证明就像听起来那么困难。确实,在生物学领域,名为核糖体(ribosome)的分子机器使用遗传信息来建立每个活体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如此稳固,以至于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家汤姆·莱特将生物学称为“起作用的 纳米技术”。
但是,生物学的发生自有其精确的理由,而不切实际的 纳米技术则没有:超小物质内部的运动非常激烈,科学家已经证明,物体的表面充满了激烈的运动,每一秒内,原子就会震荡1000多次,原子键形成然后打开, 如此循环。这种充满能量的混乱为分子机器提供了能量,但是,人类工程师在做同样事情的时候就会以失败告终。
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中的针尖大约为100埃(angstrom)宽,能够清楚地用疝原子拼出单词,其他原子则不行。DNA机器人也存在,但是,他们能做的事情就是“仓皇逃跑”。
要想超越这些? 纳米技术驱动的“钻石时代”可能还需要等很久。好处是:一个可以被纳米机器拆卸为“灰雾”的世界也要等很久才会出现。
“灰雾”是一个术语,用于描述一种假定情况下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自我复制机器人或者毫微级计算机不再受人类的控制,并且开始将人类的生命耗尽作为它们自己的能量需要。
0 评论:
发表评论